黨建及文化

打造中國高端電子材料研發(fā)創(chuàng)新中心和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創(chuàng)新科研機構。

致敬科學家丨陳星弼和朱邦芬

發(fā)布時間:2025-05-07

圖片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科技創(chuàng)新擺在國家發(fā)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堅持黨對科技事業(yè)的全面領導,不僅關心關愛科技工作者的成長和發(fā)展,更注重用科學家精神引領廣大科技工作者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


圖片

陳星弼

中國著名半導體器件物理學家、中國功率半導體領域的開拓者之一、微電子學家、九三學社社員、中國科學院院士。


來源:IC-ISEE


陳星弼在功率半導體器件領域取得突破性成果,尤其在高壓MOSFET與IGBT器件研究中提出“超結器件”(Super-Junction),顯著提升器件的耐壓能力和導通特性,解決了傳統(tǒng)器件性能瓶頸,相關專利被國際半導體巨頭廣泛應用。他的理論創(chuàng)新為現代高效功率電子系統(tǒng)奠定了技術基礎,推動了新能源、電力傳輸等領域的科技進步。其成果獲國家技術發(fā)明獎、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等榮譽,并于2015年成為首位獲國際功率半導體先驅獎(ISPSD)的華人科學家。


作為教育家,他培養(yǎng)了大批微電子人才,主持編寫多部權威教材,為中國半導體學科建設和產業(yè)發(fā)展作出重要貢獻。陳星弼以深厚的學術造詣和工程實踐能力,成為連接理論與產業(yè)應用的橋梁。



陳星弼先生生平


圖片

1945年,陳星弼(前排中)與部分高中同學合影。

1946年,轉入上海敬業(yè)中學。

1952年,從同濟大學電機系畢業(yè)被分配至廈門大學電機系當助教。

1953年,轉到南京工學院無線電系(現東南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任講師。

1956年,到中國科學院應用物理研究所進修半導體。20世紀50年代末對漂移晶體管的存貯時間問題在國際上最早作了系統(tǒng)的理論分析。提出新的電荷法基本方程、不均勻介質中鏡象電荷方程等。

1969年,到773廠支援研制氧化鉛攝像管。

1980年,到美國俄亥俄州大學做訪問學者。

1981年,轉到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進行新型半導體功率器件的研究。從理論上解決了提高p-n結耐壓的平面及非平面工藝的終端技術問題,作出了一些理論分析解。在解決MOS功率管中降低導通電阻與提高耐壓之間的矛盾問題上作出了系列貢獻。發(fā)明了耐壓層的三種新結構,提高了功率器件的綜合性能優(yōu)值,其中橫向耐壓層新結構在制備工藝上與常規(guī)CMOS和BiCMOS工藝兼容,有利于發(fā)展耐高壓的功率集成電路。

圖片

1981年,陳星弼在伯克利校門前合影。


1983年,任電子科技大學微電子科學與工程系系主任。 

1984年6月,任微電子研究所所長。 

1999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2000年,擔任同濟大學兼職教授,任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半導體與信息技術研究所靈巧功率集成電路研究室主任

2001年,加入九三學社。

2015年 ,獲得IEEE ISPSD大會頒發(fā)的最高榮譽“國際功率半導體先驅獎”,成為亞太地區(qū)首位獲此殊榮的科學家。

2018年,入選IEEE ISPSD首屆名人堂,成為首位入選名人堂的華人科學家。

2019年12月4日,在四川成都逝世,享年89歲。

圖片

陳星弼與毛鈞業(yè)教授研討工作



芯途拓域 躬身報


陳星弼中學就讀于上海敬業(yè)中學,由于全面抗戰(zhàn)爆發(fā),近十年顛沛流離的生活和貧困艱苦的環(huán)境讓他在學業(yè)上和同班同學差了一大截,倔強的陳星弼勤奮努力,迎頭趕上。有一次,老師還在全班同學面前表揚陳星弼“特立獨行”的解題風格,不管是否會做,都有自己特別的方法。老師還鼓勵陳星弼“要一輩子做傻瓜(老實人),不要投機取巧”。老師對陳星弼的影響極大,習慣獨立解題的陳星弼在之后的科研中也更能發(fā)現問題,啃下硬骨頭。老師的話成為他的人生信條,讓他在以后的科研之路上保持一絲不茍、踏踏實實、不計浮名。


陳星弼在幼時就經歷了顛沛流離之苦,見證了山河破碎之痛。他早早就在心中埋下了救亡圖存,報效國家的種子。1952年,陳星弼從同濟大學電機系畢業(yè),之后他被分配到廈門大學電機系當助教。第二年,國家開始院系調整,陳星弼轉到南京工學院無線電系。在那里,他輔導了四年電工基礎課。1956年,他被指定到新成立的成都電訊工程學院工作,同時也給了他進修新學科的機會。做了四年電工基礎的陳星弼敏銳地捕捉到半導體這一新方向,他選擇到中國科學院應用物理研究所進修半導體。在所里工作的兩年半里,他一邊工作,一邊自學了從物理系四大力學到半導體有關的專業(yè)課。他暗下決心要跨越轉專業(yè)難關,投身祖國新興的半導體事業(yè)。


圖片

20世紀80年代,陳星弼(后排左三)與半導體專業(yè)部分教師合影。


1969年,陳星弼被派到773廠支援研制氧化鉛攝像管。一次,他通過該廠資料所的人獲知,貝爾實驗室正在研制硅靶攝像管。陳星弼向當時學校負責彩電攻關的許宗藩提出研制硅靶攝像管的建議。這一科研項目得到省國防科委的大力支持。成都電訊工程學院被四機部接管后,接受的第一個科研任務就是研制硅靶攝像管。全組人經過四個月的艱苦奮戰(zhàn),在733廠和970廠的配合下,終于研制出我國第一支硅靶攝像管。


1980年,陳星弼作為訪問學者赴美國俄亥俄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開展學術交流,期間首次接觸到功率器件這一前沿領域。這段經歷為他打開了新的科研視野,也讓他深刻認識到功率半導體對國家電子信息產業(yè)發(fā)展的戰(zhàn)略價值。回國后,陳星弼毅然將研究方向聚焦于這一關鍵領域,開啟了我國功率器件研究的拓荒之路。

    1983年,時年53歲的陳星弼主持創(chuàng)建微電子研究所。在科研條件極為有限的背景下,他帶領團隊夜以繼日地投入攻關。實驗室的燈光常常亮至深夜,學校關門才能勸離這位執(zhí)著的科學家。即便回到家中,他仍伏案工作至凌晨,有時甚至通宵達旦。這種"朝迎晨露去,夜伴星月歸"的科研狀態(tài),成為他帶領團隊突破技術壁壘的日常寫照。

    經過系統(tǒng)理論研究,陳星弼連續(xù)發(fā)表《P-N結有場板時表面電場分布的簡單公式》《突變平面結表面電場的近似公式》等系列論文,構建起功率半導體研究的理論框架。他創(chuàng)新性地研發(fā)出復合緩沖耐壓結構為,也叫"超結器件(SUPER-JUNCTION)"的突破性技術,成功攻克了傳統(tǒng)功率器件導通電阻與耐壓性能難以兼顧的世界性難題,被譽為"功率器件發(fā)展史上的里程碑"。隨著工藝持續(xù)優(yōu)化,科技產品轉化成果已形成超十億美元規(guī)模的全球市場。



圖片

朱邦芬

中國凝聚態(tài)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教授、物理系教授、“清華學堂”物理班首席教授。

來源:世界大觀園


朱邦芬是一位享譽世界的凝聚態(tài)物理學家,曾與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黃昆先生一起確立了半導體超晶格光學聲子模式的理論——“黃朱模型”,引起國際上普遍重視并被寫入教科書。他注重人才培養(yǎng),規(guī)劃并引領清華物理系再造輝煌。他關心中小學科學教育、為了中國科技期刊發(fā)展做了大量工作。



朱邦芬先生生平


1970年畢業(yè)于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

1981年獲清華大學固體物理學碩士學位。

1981年—2000年先后任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和黃昆先生一起確立了半導體超晶格光學聲子模式理論,被國際學術界稱為“黃-朱模型”。


圖片

朱邦芬活動照


2000年起任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高等研究中心教授。

2003年—2010年任清華大學物理系系主任。

2008年—2010年,任清華大學理學院院長。

200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數理學部院士。

2012年為英國物理學會會士。


躬耕不輟 潛心育人

朱邦芬曾用“人生悟理,物理人生”八個字概括自己讀書與研究生活的點滴。一生中無論在農場、在礦山,在大師左右還是在學生身邊,他總是在思考如何能學到更多,如何能做得更好。一旦認定,終身無悔。


在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里,朱邦芬和黃昆先生一起確立了半導體超晶格光學聲子模式理論,被國際學術界稱為“黃朱模型”。他和黃昆先生共處一間辦公室,二人每天早上開始上班之前,總要一起討論交流1個小時。為了一個學術問題,兩個人總是要爭來爭去。如果今天朱邦芬說服了黃昆先生,黃昆先生睡一晚上起來覺得說的不對,第二天二人在辦公室接著爭論。朱邦芬和黃昆忘年交成為后人傳誦的一段佳話。


朱邦芬建立了量子阱激子旋量態(tài)波理論,給出了量子阱中正確的激子光躍遷選擇定則,他還和黃昆等一起建立了一個系統(tǒng)的量子阱中拉曼散射的微觀理論,解決了宏觀對稱性分析不能解釋的疑難問題。此外,朱邦芬與學生一起預言和解釋了許多令人困惑的實驗現象,在半導體超快光學過程、自旋電子學、拓撲絕緣體等多個領域進行了開創(chuàng)性研究工作。


圖片

朱邦芬院士

朱邦芬十分看重人才的引進與培養(yǎng),他一直致力于答好“錢學森之問”,潛心培養(yǎng)中國自己的基礎學科科技創(chuàng)新拔尖人才在清華大學任職期間他親力親為,堅持每年上一門64學時的本科生課,關心每位學生的成長,經常一對一談心,幫助他們解決各種問題;另一方面,他與同事們在實踐中不斷總結凝練教書育人的理念和經驗。


他認為,世界一流基礎研究人才主要不是課堂上教出來的,關鍵是要營造一個有利于杰出人才脫穎而出的良好環(huán)境;因材施教不是常見的“教早一點,教深一點,教難一點”,而是越優(yōu)秀學生要給越大的自主空間,不要“圈養(yǎng)”,要“放養(yǎng)”;增強學生自主學習和自主研究的主動性,一要靠學生的興趣,二要培養(yǎng)學生的使命感等。在總結基科班10年實踐經驗基礎上,朱邦芬主持制定了物理班育人實施方案,其中許多思路、提法、措施和做法后來被納入國家“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yǎng)試驗計劃”。


陳星弼,“能夠在短短的人生中,以科學服務人類,這就是我此生不倦的追求。”曾親歷山河破碎的陳星弼,始終將個人理想融入民族復興偉業(yè)。科技創(chuàng)新沒有捷徑,唯有以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定力,才能在關鍵領域實現從跟跑到領跑的跨越。用畢生實踐詮釋的科學家精神,正如他創(chuàng)造的超結器件一般,持續(xù)為民族科技自立自強輸送著澎湃動力。


朱邦芬,用畢生心血詮釋了"科學家精神"的時代內涵。作為中國凝聚態(tài)物理的開拓者,他提出的半導體超晶格光學聲子模型被國際學界譽為"黃朱模型",為量子材料研究開辟新維度。傳承學術薪火、點燃創(chuàng)新火炬、高舉報國圣火,照亮了無數青年學子的科研征途。從國家科研一線到清華園三尺講臺,朱邦芬始終秉持嚴謹樸實的治學品格,推動中國基礎研究不斷攀登世界高峰。


陳星弼與朱邦芬的故事,展現出真正的科學精神不僅在實驗室的精密數據里閃爍,更在服務國家、造福人類的使命擔當中永恒。他們的精神至今仍指引著新一代科研工作者繼往開來,創(chuàng)新不懈。

厨房切底征服麻麻|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人| 欧美人与zoxxxx另类| 亚洲欧洲精品国产区| 欧美91精品久久久久网免费| 亚洲一级毛片免费看| 男女无遮挡高清性视频直播| 冲田杏梨在线精品二区| 狠狠综合久久久久综合小说网| 你是我的城池营垒免费看| 欧美高清视频一区| 亚洲欧美日韩一级特黄在线| 欧洲97色综合成人网| 亚州**色毛片免费观看 | 国产香蕉一区二区精品视频| 97碰在线视频| 国产浮力第一页草草影院| 观看国产色欲色欲色欲www| 国产三级中文字幕|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一蜜桃| 一级毛片视频免费观看| 在线视频1卡二卡三卡| 97久久久久人妻精品专区|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 色噜噜视频影院| 午夜美女福利视频| 火影忍者narutofootjob|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精品2021| 永久黄网站色视频免费|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在线观看| 日韩欧美亚洲综合久久| 久久久久久网站|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一区| 99ee6热久久免费精品6| 国产无遮挡又黄又爽免费网站| 老子影院dy888午夜| 免费视频爱爱太爽了| 欧美成人精品大片免费流量| 亚洲精品国产国语| 日韩高清电影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