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華民族團結奮斗、自強不息的精神紐帶。
愛國情懷自古就流淌在中華兒女的血脈之中,成為中國人共同的精神基因。
在抗日戰爭、抗美援朝、對越自衛反擊戰等歷史事件中,愛國主義精神激勵著戰士們浴血奮戰,換來了今日的中國。
昔日,有形戰場上的戰斗精神激勵著將士們保衛中華;今日,無形戰場上的科研精神同樣引領著廣大科研工作者們為祖國的繁榮興盛而奮斗。
今天,我們從三部愛國主義電影《狼牙山五壯士》、《上甘嶺》、《高山下的花環》中,尋找當今科研精神。
電影簡介
《高山上的花環》劇照,圖源網絡
《狼牙山五壯士》、《上甘嶺》、《高山下的花環》三部電影的拍攝背景分別是抗日戰爭、抗美援朝、對越自衛反擊戰。
雖然故事發生的時間不同,但是三部電影都反映了中華兒女為了保衛祖國而浴血奮戰、勇于抗爭、敢于犧牲的精神。
在《狼牙山五壯士》中,五位戰士對抗三千日軍,面對巨大的人數差異,他們孤軍奮戰,憑借居高臨下的有利地勢,拼搏到最后一刻,成功牽制日軍,為主力部隊的轉移爭取了時間。
他們用五個人的生命換取了更多戰士與百姓的平安。
與五位壯士相似,在影片《上甘嶺》中,志愿軍們面對的敵人數量也遠超自身,他們在坑道中堅守了20多天,把敵人緊緊牽制在山頭上,讓我方成功化被動為主動,為后面的大反擊創造了機會。
《上甘嶺》海報,圖源網絡
與前面兩部電影相比,《高山下的花環》不再使用宏大的敘事方式,它聚焦具體人物,通過塑造幾個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比如“高干子弟趙蒙生” “知心大哥梁三喜”“口直心快靳開來”等,通過人物自身的成長與改變,體現戰爭的殘酷以及戰士們保家衛國的決心。
時代在變,中華兒女為了祖國繁榮而奮斗的精神不變,從這三部電影中,我們可以一窺科研工作者們具有的科研精神。
為國為家,無私奉獻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愛國主義精神是激勵戰士們英勇作戰的內在精神內核,也是驅動科研工作者們把青春交付給科研事業的精神基因。
今天,科學技術深刻影響著一個國家的命運。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科技領域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局面并未從根本上得到改變。科技自立自強是保證國家繁榮穩定的重要基礎,為了人民福祉與祖國安康,廣大科技工作者們站在時代前沿,不辭艱辛融入偉大事業中。
有恒心有毅力,勇攀創新高峰
在戰爭中,面對武器裝備更好、人數遠超自己的敵軍,中國的戰士們沒有懼怕退縮,反而有一股必勝的強大信念。他們堅守陣地,忍受缺水缺糧的環境、忍受隨時被奪去生命的危險,甚至用身體堵住機槍口,只為了牽制住敵人,為將來更偉大的勝利做準備。他們心中的信念、無言的堅守、強大的毅力,被深深地繼承并烙印在當今科技工作者的身上。
在科研工作中,創新非常重要。科研創新也需要強大的信念、漫長的堅守、不懈地努力。探索科學無人區、攻克前沿技術的道路崎嶇陡峭,面對科研高峰,需要一點一點慢慢鑿,需要接受反復失敗的考驗,但要相信,堅持朝著一個目標前進,最后總能到達。
《高山上的花環》海報,圖源網絡
依靠團隊,奪取勝利
一場戰爭的勝利,離不開團隊合作和多方的共同努力。在《狼牙山五壯士》中,村民救助了受傷的戰士,并幫助戰士進行掩護,面對日軍的威逼利誘,他們閉口不言,用生命保護了戰士們的安全。在《上甘嶺》中,志愿軍們相互幫助,甚至在關鍵時刻把生的希望留給戰友。
同樣,在科研工作中,要實現科研技術攻關、科研成果的轉化也離不開團隊合作。一項科技成果要順利擺在貨架上,需要經歷研發、生產、銷售、維護等多個環節,這一整套流程絕非幾個人就能完成的,因此團隊的力量十分重要。
依靠團隊,取長補短,相互協作,好的團隊可以讓科研工作更加順利。
《狼牙山五壯士》影片截圖,圖源網絡
革命戰爭年代,革命先烈用鮮血換來今天的山河無恙。如今,我們雖身處和平年代,但是國與國之間的隱形戰爭并未消失,建設高水平科技強國是當今青年的時代使命。
面對先烈用鮮血和生命保護下來的國家,我們有義務和責任把祖國建設得更加強盛。
以吾輩青春之力,護衛盛世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