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及文化

打造中國高端電子材料研發創新中心和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創新科研機構。

黨史教育 文化活動 芯星啟明

致敬科學家丨偉人化作宇宙星辰,永遠閃耀

發布時間:2024-09-21

0.png

當我們仰望星空,總有幾顆星星格外明亮,正如李政道與周光召在科學界的貢獻一樣,他們的科學家精神——對知識的渴望、對真理的執著、對創新的勇敢——如同星辰的光芒,穿越時空,照亮后人的道路。他們的智慧和成就,是對科學無盡探索的最好詮釋,也是對后來者最寶貴的精神遺產。

1.png

來源:掌聞視訊

李政道長期從事物理方面的研究,在量子場論、基本粒子理論、核物理、統計力學、流體力學、天體物理等諸多領域做出了開創性和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工作。

1956年,李政道和楊振寧合作提出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恒理論,徹底改變了世人對對稱性的認識,為人類探索微觀世界的道路上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促進了物理學的發展,為此共同獲得1957諾貝爾物理學獎。

這是華人首獲這一世界最高科學榮譽,極大地提振了中華民族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李政道先生生平

1943至1945年就讀于浙江大學、西南聯合大學。

1946年入讀美國芝加哥大學研究生院,1950年6月獲博士學位。

2.jpg

1946年,在云南昆明求學的李政道

1950至1953年在芝加哥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普林斯頓研究院從事研究工作。

1954年,提出“李模型”,對探討量子場論基本問題起到重要作用。

1956年,與楊振寧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恒的論斷,翌年經實驗驗證后,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和愛因斯坦科學獎。

上世紀60年代以來,在正反粒子變換和空間反射聯合變換下不守恒問題方面進行了系統研究。

70年代以來,在建立與發展孤立子的量子理論、提出反常核態的概念、建立與發展隨機格點規范理論、把時間作為分立動力學變量

3.jpg

1957年12月10日,瑞典斯德哥爾摩,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李政道(左三)、楊振寧(左一)出席諾貝爾獎頒獎典禮


科教興邦 育才報國

自1972年起,李政道多次回國訪問講學。40多年來,他不辭辛勞、殫精竭慮,為推動中國科學技術與教育事業的發展,促進中國科技屆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擴大中國科技界的影響,加快培養優秀科技人才,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發揮了重要作用。

早在上世紀80年代初,李政道就倡議并創立了中美聯合招考物理研究生計劃(China-U.S. Physics Examination and Application英文簡稱CUSPEA),培養了915位博士研究生,為培養中國青年物理學家作出了貢獻。此后又倡導成立了中國博士后流動站和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會,并擔任全國博士后管理委員會顧問和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會名譽理事長。

4.jpg

李政道對CUSPEA四十周年的祝福

為了鼓勵青少年學生努力學習、勤勉不輟,李政道先后同意在江蘇、甘肅設立李政道講學基金。為了鼓勵本科生投身科研,1997年還將個人與家人的積蓄,設立了“秦惠?-李政道中國大學生見習進修基金”,專門用來資助北京大學、復旦大學、蘭州大學、蘇州大學、臺灣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的優秀本科生見習科學研究,20年來培養了4000余名“?政學者”,使他們能夠跨學科地熟悉科學研究,更多地接觸科學家,從而了解科學、認識科學、關心科學、熱愛科學。


5.png

來源:掌聞視訊

周光召,一位在新中國國防科技領域默默耕耘的科學家,他的名字與一系列重大科技成就緊密相連。在中國科技的宏偉畫卷上,他以實際行動繪就了輝煌的篇章。他的工作不僅推動了國家科技的進步,更為國防安全筑起了堅固的屏障。

他所倡導的科學態度和精神,即對真理的不懈追求和對創新的勇敢嘗試,以及他在學術界推崇的平等互助、鼓勵后輩的風范,已經成為激勵一代又一代科研人員的精神財富。


周光召先生生平

1946年秋考入清華大學先修班,1年后以優異成績轉入清華大學物理系。

1951年8月考取清華大學物理系研究生。1952年9月隨院系調整進入北京大學研究生院進行基本粒子物理研究。

1954年8月起任北京大學物理系助教、講師。 

1957年,周光召被國家選派到蘇聯杜布那聯合原子核研究所從事基本粒子物理研究。嚴格證明了電荷共軛宇稱破壞的一個重要定理,推導和證明了贗矢量流部分守恒定理(PCAC),成為國際公認的PCAC奠基者之一。

6.png

青年時期的周光召

1961年2月,周光召同志回國任北京大學物理系教授。同年5月調入第二機械工業部北京第九研究所,任理論部第一副主任兼一室主任,參加原子彈理論研究。

1972年,任第九研究所所長、核工業部九局總工程師,領導完成了裝備部隊的第一代核武器的理論設計工作。

1979年,兼任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研究員。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84年,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

1987年至1997年,任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


電子封裝

探索深耕在20世紀60年代初,中國面臨著一個巨大的挑戰:如何在蘇聯撤走所有專家和技術援助后,自主研制原子彈。這時,周光召,一位在蘇聯杜布納聯合原子核研究所取得顯著科研成果的年輕科學家,接到了國家的召喚。他毅然決定放棄在蘇聯的科研工作,回國投身于原子彈的研制中。

回國后,周光召被任命為二機部九院理論部第一副主任,與鄧稼先等科學家一起,開始了隱姓埋名的生活。在原子彈設計的關鍵階段,周光召承擔了大量計算工作,他的團隊在炸藥爆炸后內爆過程中產生的壓力計算上遇到了難題。經過無數次的計算和驗證,周光召最終從炸藥能量利用率的角度出發,證明了設計方案的可行性,為原子彈的成功爆炸掃清了理論障礙。

7.png

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在羅布泊成功爆炸,這一聲巨響震驚了世界。而在氫彈的研發中,周光召再次發揮了關鍵作用。在文化大革命的動蕩時期,他不僅要堅持科研工作,還要面對政治風波的沖擊。盡管如此,他和團隊成員依然堅持在科研一線,最終在1967年6月17日成功實現了中國第一顆氫彈的爆炸,這一成就進一步鞏固了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的地位。周光召的事跡,成為了中國核武器研制史上的重要篇章。


李政道,以其在粒子物理學領域的開創性工作而聞名,他的理論和實驗成果,不僅推動了物理學的發展,也為后來的研究者指明了方向。

光召,作為中國核物理學的奠基人之一,他在原子彈和氫彈的理論研究中發揮了關鍵作用,為中國的國防科技做出了巨大貢獻。

他們的工作體現了科學家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他們的成就彰顯了科學家的創新精神和探索勇氣。

李政道與周光召的精神,如同他們對科學的貢獻一樣,將永遠激勵著我們,成為科學探索道路上不滅的燈塔。在他們的引領下,一代又一代的科學家們繼續在科學的征途上前行,不斷追求知識的邊界,不斷挑戰未知的領域。


資料綜合整理自:

1、深切緬懷李政道先生

2、北京大學,今天,送別國家功臣、北大教授周光召先生

3、共青團中央,痛悼!“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周光召逝世,享年95歲


來源:文化宣傳辦

審核:吳曉琳

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八戒| 国产在线观看精品一区二区三区91| 8x成年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美女精品三级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a人片| 亚洲爱情岛论坛| 欧洲精品一卡2卡三卡4卡乱码| 亚洲人成无码网www| 欧美精品寂寞影院请用uc| 亚洲综合无码一区二区| 欧美国产中文字幕| 免费A级毛片无码无遮挡|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国产免费av片在线观看播放| 美美女高清毛片视频免费观看 | 一本色道久久88亚洲精品综合| 天堂网www在线资源网| a级毛片免费完整视频| 好吊妞视频这里有精品| 一本久道久久综合多人| 国内精品伊人久久久久av影院| 91大神娇喘女神疯狂在线| 国产欧美在线观看| 草莓视频在线观看18| 国产91精品久久久久久| 窝窝午夜看片国产精品人体宴|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7| 欧美另类videovideosex| 亚洲av人无码综合在线观看| 无码人妻少妇久久中文字幕| 久久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成年午夜无码av片在线观看 | 成年大片免费视频| 一看就湿的性行为描写大尺度| 国产麻豆精品精东影业av网站| 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艺术 | 鲁不死色原网站|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狠狠躁夜夜躁人人爽天天天天97 | 高潮毛片无遮挡高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