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學術探索遇見寫作困境,科研人的思想如何突破文字桎梏?近日,由研究生會寶安分會聯合人力資源辦共同發起的“學術論文寫作賦能分享會”,以"從思維到筆端"為內核,構建起科研新生代與資深學者的對話橋梁。三位在國際頂刊發表多篇論文的科研先鋒,系統解構論文寫作的底層邏輯。在主持人田佳林同學熱情洋溢的開場中,活動拉開序幕:“學術寫作不僅是成果的呈現,更是思維的錘煉。今天,我們將與三位科研先鋒一起,解鎖論文寫作的‘表達密碼’!”
#從配色到邏輯,寫作細節中的大智慧#
頂刊作者親授:讓圖表“會說話”
首場分享由發表過多篇頂刊論文的優秀碩士研究生曾晨主講。她以《原理圖繪制與文章配色心得》為題,通過自身發表的AM期刊為例,揭秘“高顏值”圖表的底層邏輯。通過生動案例,曾同學展示了如何用科學圖表與色彩搭配提升論文的視覺表達?!皩W術圖表不僅是數據的載體,更是邏輯的直觀體現?!?她強調,圖表設計需兼顧專業性與美感,才能讓審稿人“一見傾心”。現場同學紛紛拍照記錄,直呼“終于知道導師為什么總說我的圖‘辣眼睛’了!”
#從文獻到成文,博士的科研全流程拆解#
5篇SCI一作博士的“通關秘籍”
隨后,鄭澤宇博士以《個人科研心得:從積累到豐收》為題,分享了文獻管理與創新突破的實戰經驗。他談到:“讀文獻時要‘貪婪’,寫論文時要‘吝嗇’——只保留最鋒利的論點?!彼ㄟ^自身科研經歷,揭秘了從海量文獻中提煉關鍵信息、挖掘研究空白的技巧?!拔墨I不是堆砌,而是對話;創新不是靈光乍現,而是厚積薄發。”一位聽眾感慨:“原來文獻分類可以這么高效,再也不用在文件夾里‘大海撈針’了!”
#從標題到致謝,研究員逐句解析寫作要素#
科技論文的“庖丁解牛”
最后由曾小亮研究員以《科技論文寫作:風格的要素》為題,深入解析學術寫作的底層邏輯。從“題目的命名技巧”到最后的論文致謝環節,曾老師用幽默的語言拆解了論文寫作的常見誤區,讓我們知道英文寫作的重要性,以及其對邏輯能力的提升是非常巨大的?!皩W術寫作不是炫技,而是清晰表達思想的過程。”他鼓勵學生以讀者視角打磨文字,真正做到“邏輯自洽,言之有物” 。
#學術與實踐交匯,點燃寫作熱情#
互動答疑環節
活動特別設置了互動答疑環節,同學們圍繞“如何應對拒稿意見”、“實驗數據與理論分析的平衡”等問題展開熱烈討論。三位嘉賓結合自身經驗逐一解答,現場掌聲不斷?!霸瓉韺徃迦说摹量桃庖姟澈?,藏著這么多提升空間!”一名碩士生興奮表示。
#以筆為劍,書寫科研新篇章#
本次分享會通過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為同學們提供了學術寫作的全方位指導,更在交流中激發了科研使命感?!皬墓P尖到心間,讓每一篇論文都成為攀登的腳印!”
未來,研究生會學術部將繼續推出系列學術活動,助力學生提升核心競爭力。期待更多同學加入其中,用扎實的寫作功底與創新思維,在科研道路上“破繭成蝶”,為國家科技發展貢獻青年力量!
“精于思,踐于行”——讓我們在學術寫作中遇見更好的自己!
特別鳴謝:曾晨同學、鄭澤宇同學、曾小亮研究員
來源:研究生會寶安分會
編輯:文化宣傳辦
審核:朱朋莉